新闻中心
安徽省南陵县(湖南籍刘氏起源)及后裔刘建青寻祖记。寻祖记执笔人刘建青先生简介:刘建青,蛇师傅蛇油护肤霜、蛇护士纯蛇油、辉诚牌蛇酒创始人,1973年出生,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人(祖籍湖南湘阴),刘建青1994年起专业专注从事蛇产品研究与应用。
刘建青寻祖记
前 言
安徽省南陵县一带聚居着众多湖南迁徙而来的移民后裔,大家说的都是湖南方言,操习着湖南风俗。但其中大多数人只知道祖籍是湖南,极少数人与原籍族人有联系。在南陵县三里镇有一座叫做“湖南街”的移民后裔村落,这个已经沿用了100多年的地名,足以证明这里的先民来自遥远的湖南。湖南与安徽南陵远隔千山万水,当年祖先们是因什么原由迁徙到这里来的呢?由于迁徙的规模不是很大,正史中很难搜索到直接的记载。
安徽省南陵县三里镇(原名三里店)地处南陵南部,与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云岭接壤
我从小就听嗲嗲(牙牙,即爸爸)讲过一些关于我们湖南祖籍及祖上的只言片语,一时说我们祖籍是长沙的,一时又说是湘潭的(因与祖籍失联太长时间长辈们也都不大清楚了)。所以我至小就有这么个疑惑,我们祖籍到底是湖南什么地方的?老祖宗又为什么来南陵定居?
南陵县峨岭一带湖南籍刘氏起源
本记录是于2021年10月份,由我本人同长子刘辉东,从广州前往湖南成功寻祖后,结合前期查阅的相关历史资料及根据祖籍刘氏族人们的口述编撰而成。安徽南陵县峨岭一带的刘氏宗亲们,锡字辈高祖锡爵公,为何在晚清时期(咸丰年间)从湖南移居至安徽南陵?此外,我们南陵刘氏后人为何直到100多年后的2021年才去湖南寻根认祖?此些疑问后文都有一一解答,此文也详细记述了我们寻祖的过程及感受。记录这次寻根认祖过程的目的,一是让南陵铭字辈及后辈们对我们的祖籍及祖上有一定的了解(免得再同我辈这样,对祖上祖籍的事都道不出个所以然来)。二是让身在安徽南陵不便前去祖籍的刘氏族人对祖籍有个大致的了解,以纾解对祖籍的惦念。
南陵的刘氏宗亲们,本次在祖籍听刘氏族人说1948年(即解放前一年)祖籍修续祖谱时,有人曾来到南陵登记了“炯字辈”的刘氏各房祖上于新修族谱中。(此事我本人之前在南陵从未听讲过),一直认为与祖籍刘氏族人失联起码百年以上了(实际同祖籍族人失联70多年)。
祖上来南陵及定居的原由
晚清时期,为了抗击当时太平天国的起义军,刘氏高祖锡爵公(太学生),参加了曾国藩大人组建的湘军,积极投入到对太平天国起义军的作战,在曾国荃军中任文官职务。由于太平军经广西攻湖南,然后沿长江而下,占领金陵,并建都天京。所以,湘军便从湖南出发,顺流规复失地,特别是在江西、安徽两省进行了多次拉锯战,清史稿《曾国藩传》、《洪秀全传》中都有详细记载。
中国晚清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清末湘军首领曾国藩大人
当时湘军在南陵攻打太平军就耗时十年之久(这也是我们祖上留居南陵的主要原因,后文有说明)。1864年7月,曾国荃大人攻克了太平天国盘踞的天京(现南京),之后,为了避讳清朝廷的猜忌,曾国藩大人主动向朝廷奏请,就地解散了湘军两万五千余人。有些湘军将士解散后未返湖南原籍,散落在安徽、江苏一带就地定居开荒种地(安徽江苏原同属江南省)。
湘军将士未返湖南就地定居于南陵的原因有二,一是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当时南陵县一带因长期抗击太平军,战争、传染病导致了南陵人口大量死亡,大片田园无人耕种。另一原因是(应在咸丰十年至同治元年,1860年-1862年),原江南省宁国府的广德、宣城、南陵、泾县一带,发生了罕见的大规模严重瘟疫,俗话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此场瘟疫没被官方文字详细记载,只在极少的县志中略提一二),直至现在老人们还常说到流传下来的见闻,“远看是村子,进村不见人,蚊帐一摸就成粉”。这场瘟疫使得南陵县一带有房无人居住、有田无人耕种。
当年湘军在南陵攻打太平军【耗时十年之久】这是我们祖上留居的主要原因
由此,大多征战于南陵县的湘军将士解散后,就地定居留在南陵一带开荒种地,这也是南陵一带祖籍是湖南的各个不同姓氏的祖上大多都是“地主”的原因。当时定居在一个村子上,几乎整个村的田地都是你的了(或是用极其低的价格就能贱买到田地)。留在南陵的刘氏高祖锡爵公,定居于南陵县峨岭。定居的时间应在1864年7月之后(高祖来到南陵的时间应在1863年前后)。祖谱上记载,高祖锡爵公、葬于江南省宁国府南陵县南门外方塘桥(即现在的卞家村后山),此地20多年前因政府开发,刘氏老坟山整体迁到崇岭山头。
南陵县崇岭山头刘氏老坟山于2022年清明重新修缮
寻根认祖的前因
水有源、树有根,“寻根溯源、认祖归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居住南陵好几代刘氏族人们一百多年来的心愿!认祖归宗就是缅怀先祖的英德,感谢先祖的教诲,积极促进宗族联谊,弘扬传承家族文化!在此介绍一下为何南陵刘氏(至少是我本人)为什么直到2021年才去湖南寻根认祖。小时候常听嗲嗲讲,我们刘家祖籍是湖南长沙的,来南陵的祖上是湘军,我从小之大只知道祖籍的这些资讯。找到祖籍才知道,嗲嗲的说法也没错,湘阴县古时隶属长沙。后来也听我爸爸说过,来南陵的高祖锡爵公是湘军中的一名文官。“湘军中的文官”这信息应是可以确定的,因祖谱上记载高祖锡爵公是太学生。此条也经我长子刘辉东在诗文库中查询到,高祖锡爵公在曾国藩九弟曾国荃病卒、及曾国藩次子曾纪泽病逝后为两人写了挽联。
刘氏高祖锡爵公,在曾国藩九弟曾国荃病卒及曾国藩次子曾纪泽病逝后为两人写的挽联
铭字辈、泽字辈的人其实对祖上及祖籍几乎都没概念了,为什么我对祖宗祖籍的观念还有呢,其主要原因就是家里上辈人对祖宗的重视,使其我从小就认识到祖宗的重要性。例举来说,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好,一年也难得吃到几次荤菜,但每年农历七月半家中必定会杀鸡买肉、烧包拜祭祖宗(本人小时候的认知,家中只有最尊贵的客人来了才会杀鸡)。后来家虽搬到了县城,但每一年的年三十都回家祭祖,大年初一家里三代人也必定会风雨无阻凌晨出发回老家拜祖。也因此,也让我的孩子也懂得了老祖宗的重要性,所以本次去湖南寻祖(在不知道地址的情况下却去寻找150多年前的祖籍,能找到的机会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但叫我长子一同前去,他也极其愿意去。
找寻祖籍的过程
近些年来,可能也是岁数大了,特别是拜祭祖宗的时候,我心里老想着一件事,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的祖籍到底在湖南什么地方?心中想着如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寻根认祖……
2016年我长子考入广州中山大学(孩子是在老家南陵我爸爸带着读书的),我回家接他来广州上学(时间是农历7月半之前),那年祭祖烧的包,是由我爸爸教我长子刘辉东提前写好的,也是在这次我同我长子才大量接触到了祖上的信息。因心中有寻祖的念头,当时我就用手机把关于祖上的信息拍照留底了。
刘氏“派语”认祖归宗可以增强家庭以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这之后我就经常在网上查找关于长沙一带刘氏的信息,查到的信息是说长沙一带的刘氏是从江西移居过去的(本次也据祖籍刘氏宗亲的讲述证实了这点)。直到2020年(近些年来叔叔们打听到了一些祖籍的事),我才得知比较详细的祖籍地址信息是“湖南省湘阴县玉石桥”,我们只得知了这些,再无更多信息。
2021年农历七月半时段,我刚好有事回到南陵,七月半祭祖时又听到几位长辈谈及祖谱祖籍之事。当时我心想祖籍虽没有详细的地址,但在网上已查到湖南湘阴县玉石桥是在玉华乡,而且玉石桥不是地名只是当地一坐有代表性的桥的名字,心想如去玉华乡玉石桥附近寻找刘氏族人范围应该不大,是有可能寻到我们的“根”的。所以在2021年10月国庆假期,本人同长子刘辉东,从广州开车前去并没有过多祖籍信息的祖籍寻找已失联百年以上的刘氏族人。
此石板桥即是“玉石桥”此桥才让我们准确无误的寻祖成功!
在我心中始终坚信这句话:想做成一件事至少有10种以上的办法,如不想去做就会找出100种做不成的理由!虽只知道祖籍不大详细的地址,但有着一种莫名的神圣感指引着我们前往,便更坚定了寻根的决心!就这样,我们驾车前去寻找150多年前的祖籍。这虽让人觉得这是一件很难办成的事,但本次寻根认祖实际上却是意想不到的顺利(这主要是因为遇到了热情好助之人),我想这也应是刘氏祖宗对我们的护佑与引导吧!
祖籍湖南省、湘阴县“原玉华乡”玉石桥边实景
湘阴县(古称罗城)紧邻湖南省会长沙,清朝时期属长沙府、1952年属湘潭专著
在长时间驱车前往后,我们于当晚8点到达了湘阴县原玉华乡通往玉石桥的路口。路口有间饭店,乡间的饭店晚上8点几乎客人都走完了,我们于是停车后进去吃饭,想着吃过饭好问下饭店的工作人员我们何处寻祖的事。这时饭店的工作人员也都忙完了,全都来到大厅桌前坐下吃饭,我走到他们桌前,把我们来自什么地方,来到此地的目的介绍给他们听了,请他们下班回去帮忙问问他们的亲属们是否知晓相关信息。
湖南省湘阴县“原玉华乡”通往玉石桥路口的饭店
在我还没有完全介绍完时,就有一位身材高大、长相忠厚淳朴的年青人(即饭店老板朱威),站起身来说玉石桥边上是有姓刘的,然后他立即就打电话帮我们联系到了相关人士,饭店老板朱威说第二天上午就安排我们去玉石桥边上的刘家拜访。因节假日饭店生意特别好,第二天早上饭店老板朱威是叫他姑姑带我们过去的。到达后,经我的大致介绍后,此位老人(后面知道老人是泽字辈),就特别熟练地把刘氏辈分从头到尾的背诵出来了!虽我们不能完全听懂正宗的湘阴话,但还是听懂了一些同我带去的派语上相同的字辈!此位宗亲确认了我们带去的派语后,说我们的直脉及祖谱是在另外一个村子(大屋组)上的刘氏族人家里。这时我们虽还没找到直脉与祖谱,但已几乎确定算是找到了!后来这位老人热情地带我们叩拜了供在家中的祖宗牌位。可能是老人特别理解我们急于在文字上确认找到祖上的心情,老人又打开了牌位让我们看祖宗牌背面记载的祖上名子,当我们真切地在牌位上看到了一个同为高祖锡爵公的锡字辈的其他祖上名字时,即使仅是一个“锡”字,就已让我们激动万分!
后经联系,第二天一早饭店老板朱威本人开车带我们去了刘氏族人们居住的村子。到达大屋组刘氏宗亲家后,宗亲立即打电话联系了各房族人,然后一下就来了很多位宗亲并带来了老祖谱。他们也告诉我说湘阴祖籍这正在准备续谱,他们也正想要去安徽南陵寻找刘氏后人。在一本我房直脉的祖谱上找到了我们最早去南陵的高祖锡爵公的名字以及上几辈祖上名字,也看到了南陵这边我们嗲嗲 “炯”字辈人名字的记录!
刘氏族谱(七修卷)完成,本寻祖记已被录入新修族谱中
应是适逢国庆假期的原因,大多族人都聚在家中。我们查看完族谱后,刘氏宗亲们热情地带我们去到老坟山祭拜了先祖仁杏公夫妇和盛燧夫妇墓。祭拜后,部分刘氏宗亲们同我们在祖坟前合影留念。我问了刘氏宗亲,高祖锡爵公的父辈坟在哪里,他们说不知道了。族人说我们原刘氏祠堂在另外一个村子上,但因历史原因被毁。知道祠堂被拆后我在祖坟边请了祖籍土,带回南陵供于了祖宗神龛之上。
湘阴祖籍部分刘氏宗亲同我们在祖坟前合影留念
本次寻祖还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湘阴人特别的热情与好客(可能也是听说我们是来寻找150年前的祖籍为此感动吧)!本次顺利准确无误地寻根认祖成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有素不相识的饭店老板朱威帮我们联系。再有,我们去寻找玉石桥的时候,在乡间的小道上导航没有路了,我们只好停车问一个人,此人几乎是一秒钟都没犹豫,立即转身说我带你们去。我本还认为玉石桥就在不远处,谁知在乡间的林间、菜地、田边走了好远才到!参观了玉石桥后他又热情地叫我们去了他家中喝茶,还非要留我们在他家吃中饭!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湘阴人热情与好客的高贵品质!
祖籍的刘氏宗亲们,诚邀南陵这边刘氏族人回祖籍看看。刘氏族人们“昔人己乘黄鹤去,辉煌前程待后人”,我们当以全族利益为重,为了后人更加腾达,为了家族更加辉煌,在此我向广大南陵刘氏宗亲们发出倡议,去祖籍祭祖(及在家中祭祖时)带上儿孙辈一起,我们要让祭祖活动的参加人员逐步走向年轻化,传承交接好这一大事的接力棒!
失联百年、千里寻根【2024年清明】两地刘氏宗亲共聚先祖陵前
本次顺利无误地寻根认祖成功,终于圆了我族70多年来的寻根梦,在此特别感激湘阴玉华乡的几位热情好助的人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帮助!也更感谢祖籍刘氏宗亲们的热情与配合!以上是我寻根认祖的过程及感受,只因本人才疏学浅,文笔不畅,敬请宗亲们海涵。在此、我衷心祝愿刘氏族人,长者福寿双全、壮者事业有成、少者金榜题名、幼者健康成长!
南陵刘氏铭辈刘建青
2023年7月10日凌晨写于广州